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武威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太行种茶人

2019/10/1 8:21:00发布116次查看

嫩绿的茶叶在玻璃杯中舞蹈,茶香四溢。
张哲死死地盯着这些绿色精灵,先是笑了笑,继而眼泪顺着脸颊滚落下来。
月夜里的太行山,蓊蓊郁郁,静谧安详,一如父亲张占义的脸庞。张哲一个人默默地坐在父亲生前居住的小屋里,奉上一杯茶,一件件整理着父亲留下的东西。
他知道这杯茶的分量,凝结着父亲后半生的一切。他品味这杯茶的甘甜,那是老父亲想用来化解山区百姓千百年来贫困的梦想;他品味这杯茶的苦,那是老父亲20多年扎根太行试验“南茶北移”咽到肚里数不尽的难……
茶终归是清香的,一如夜空那轮明月的清气,洒满乾坤。

太行深处的千年古县灵寿,风清水美,人杰地灵。从农家走出来的张占义,高大敦厚,面色黧黑,满心满脑想的都是如何能解百姓生活之贫苦。他曾是灵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,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使得他深谙“要脱贫、先自救”的发展之道。任副县长时,他对脱贫工作兢兢业业,是一名敢闯敢干的干部。1992年,他调到省农科院工作,心里想的还是如何为一心牵挂的农业扶贫项目再出一把力。没有人知道,他会与种茶较上劲。
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。”自古以来,茶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,享誉全世界。然而,茶似乎与河北没有太多联系,与太行山更是相距着十万八千里。但细数历史,以“茶禅一味”闻名的河北“赵州茶”却是一个特例,而正是这个特例,把张占义与茶牢牢地绑在了一起。
人生机缘,有时只因一句话而起。
一次,张占义与赵县柏林禅寺的净慧长老谈茶论道,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,他们谈及中国茶历史上著名的“吃茶去”的“赵州茶”公案,谈及如何恢复“赵州茶”的种植和传统制作工艺,那确实是一件穿越历史的大事,也是一件无迹可寻的难事。1993年,净慧长老为了“赵州茶”的恢复,不远千里从江西真如寺请回茶苗,移植于禅寺,虽精心侍弄,但终因水土气候等缘故未能存活。面对送上门来的省农科院“专家”,净慧长老自是不肯放过——
“太行山上种茶?可能吗?”
“相信你,一定能把‘赵州茶’在太行山上种出来!”
一问一答,看似风轻云淡,实则是千斤重担。
经多方咨询学习,老张发现业界有一个说法:茶叶种植过不了黄河,更没有人能在北纬38度以北种成功过茶树,即便有人提及,也都被认为是痴人说梦。但是,缘于赵州禅茶的恢复,张占义没有犹豫,决心一试。其实,他还有另一个心思:太行山种茶是个新理念,只要能造福一方百姓,就可以试试,或许,能开辟一条太行山区扶贫的新路子。

“太行山种茶?”
“太可笑了,几千年都没人这么干,你能干成?”
讥笑、质疑……沸沸扬扬的议论,如雨点一般砸得张占义蒙头转向。心里热辣辣地疼,但是脸上不显山露水。这就是与农民打过几十年交道的张占义练就的过硬心理素质。“要干事,得守初心,担使命。再说了,哪有一帆风顺的事?”张占义时常给自己打气、鼓劲儿。
“我立下誓愿,得打个样板出来,为太行百姓、为脱贫攻坚,我得豁出去。”
张占义先在省农科院争取了一个项目,又把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拿出来……茶园建起来了,茶苗进货了。议论声渐渐小了,人们都在拭目以待。
高山云雾出好茶。太行山有海拔高度,但是气候与南方大不相同,尤其是冬季,那温度一降下来,动不动就零下十几二十摄氏度。怎么办?得把茶园的温度提上去。由于没经验,第一批茶苗被冻死了。看着被冻僵的茶苗,老张在没人的地方哭过,儿子和妻子都劝他:“放弃吧。老天爷自有定律,南方的植物咋能在咱太行山种活呢?”
不打破思维定式,就无法创新,也无法从无到有。张占义在“南茶北移”的试验中,始终坚信:要做茶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!
自古太行出愚公!
一次次失败,一次次再来。老张没有放弃,他南下杭州,多次求教。终于茶叶种植专家服气了,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给了他回复:“只要找到弱酸性水土、光照适宜,把温度控制在零下8摄氏度到38摄氏度,就能种成茶树。”
不着魔不成活!张占义太行种茶,着魔了!

张占义崇尚科学精神,温度不够升温,湿度不够补水。提温度,靠科技,于是建起了塑料大棚,利用阳光温室效应过冬。一点点调节,一寸寸摸索,老张每隔几个小时就要测量温度、湿度,就像照顾幼小的孩子一样,茶苗在他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。日子一晃就过去了……
2001年,严寒的冬季终于过去,春天来了。
清明前后,西湖龙井已经上市。大约一个月后,位于北纬38°45′的太行山五岳寨也收获了第一批新茶。
娇嫩、鲜绿的芽儿,随着采茶女的指尖旋转而下,茶筐满了。第一批“太行龙井”走进了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,一系列数据结果令人惊艳:氨基酸5.7%,高于西湖龙井;咖啡碱2.5%,远远低于南方产的茶叶……最后给出的鉴定结果是:栗香浓郁,滋味浓醇、鲜爽回甘、嫩匀成朵,属上等绿茶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吴洵更是评价说:“集高氨基酸低咖啡碱于一身,乃茶中一绝。”
太行龙井的品质受到业内专家的承认和茶商的追捧,茶叶订单来了……
张占义“南茶北移”的种植技术及保护性栽培方法成功了!
紧接着,王家来找老张,李家来找老张,隔壁村里的老乡也来了;太行老区阜平派人来向老张取经种茶,临城也来取经了……
老张心里明白,适宜种茶叶的土壤,河北太行山沿线有2000多万亩,如果茶种植形成规模化的太行山茶产业带,好茶自然会卖个好价钱,富裕的生活就在不远处向太行老区的乡亲们招手了。
然而,老张却积劳成疾。由于常年住在茶园里,深山冬日,风冷得彻骨。如果雪封了路,哪有什么好吃食,大白菜土豆冻得邦邦硬……人一天天老去,身子骨也滑向崩溃的深渊。
2018年农历正月初四,老张觉得身子骨稍微轻快些,就一个人跑到山里的茶园值班,好让其他员工回家过年,这已经成了不成文的惯例。接下来的两个日夜,或许是他坚守茶园上千个日日夜夜里最平常的日子:一个人,一条狗,与茶树说说话,与巍峨的太行对望一下。想来那两天一切美好的事应该都发生过。初六中午,有村民给老张送来饺子,等下午再过来时,发现老张走了:他安详地坐在椅子上,桌上的饺子还留着一个,面前还有一杯沏好的太行龙井……
太行落悲泪,青山埋忠骨。
子承父业,薪火相传。老张走后,张哲来到五岳寨的茶园,把燕赵第一茶园的牌子树起来。离茶园几十里,一些村民相继成立了茶叶种植合作社,400多亩茶园郁郁葱葱,一片片茶树在太行深山扎下了根。
不久前,灵寿作为第四届石家庄市旅发大会的举办地,盛装迎接海内外宾客。在漫山花溪谷的山花中,人们可以望见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,犹如来到了江南。了解茶园历史的人们,当然也会想起张占义,那位执着的太行种茶人,在他带动下太行山茶叶种植带正慢慢延展开去……
来源:邢云
题 | 太行种茶人
文 | 刘 萍

武威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