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面前自动化成效凸显
台达集团董事长海英俊说,这次遇上疫情及复工困难问题,台达电因为厂区自动化而受惠。他强调,如果没有自动化,疫情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,经过疫情考验后,凸显出太依靠人力的工厂是做不下去的,自动化、智能化的趋势抵定。
“受疫情影响,1月和2月的订单没有及时交付,从2月下旬开始,所有设备满负荷运转,这些天集中发出了之前的多批订单产品。”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总经理戴正立说。
得益于此前智能化生产车间的投入,顺络迅达几百台绕线机保障了他们产品的供应,他们的“拳头产品”是高频绕线片式电感,已成为华为、中兴、tcl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。
“虽然延期开工,但我们前期订单充足,加上采用智能化生产线,可以保证一季度实现‘开门红’,我们一季度的产值预计同比增长12%。”戴正立说,从2018年开始,顺络迅达作为贵阳“千企改造”项目,分三期逐步搭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、生产管理执行系统、生产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、数字化工厂综合一体化平台等。目前,一期和二期改造工程已经完成,近600台生产机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和产品数据收集。
工业企业的核心就是稳定生产,对于自动化程度不是很高的企业,疫情期间用工荒问题则更加凸显出来。
智能化升级过程不是一路顺畅,对于匆匆上马自动化的企业而言,自动化“救火”作用并没有显得那么强劲。本来半年内才能完成的智能改造要在一个月内完成,这对于企业来说,时间格外的紧迫。
企业管理者一边要劝员工返岗,保障员工队伍稳定,加班加点赶工期;一边还要加紧培训员工,尽快运转新的生产线。工人超负荷工作,还要参加培训,而疫情期间,人员流动不便,不能进厂培训,只能远程视频培训,对于实操性较强的设备来说,收效甚微。
所幸,当前国内疫情得到严控,企业间的交流和人员流动已基本得到恢复。武汉汉谷医疗科技工程师杨杰表示,物流恢复之后,他们原料供应方面已得到妥善解决。
高东电子总经理张江波、中山科彼特自动化总监柳鹏等人都认为,疫情过后,整个磁性元器件行业,对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将会得到明显提高。
柳鹏表示,他们所有的自动化设备已经实现了模块化,加之储备了足够的人力、物力,随时可以迎接市场需求。
科彼特自动化设备车间
虽说机器也需要人去看,但确实解放了很多劳动力,刘亚飞指出,“有的产品,用一台机器可以解决之前的一条生产线,此前十几个人流水线作业,采用自动化设备可能就只需1-2个人管控就行了,这种情况生产的产品,其产能和品质率显然高于人工制成。”
此外,刘亚飞认为,对于企业来说,在人员管理方面,也会少担一些风险,少担一些责任,毕竟员工进入公司,企业就有责任、有义务去保障工人的各项权利和工作健康安全。
文成波认为,疫情期间因工人难招聘问题,突显企业需要推动机器换人,企业未来在研发设计产品都要考虑产品是否可用自动化实现生产。企业不管在什么地方,自动化是首选。